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聊斋之〈钱卜巫〉:命运坎坷,挣扎真就徒劳?

2025-02-07 来源:乐勾情感网

在《聊斋志异》中,《钱卜巫》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深思。

故事的主人公夏商,生于河间,其父东陵曾是豪富,却因奢侈无度,晚年家道中落。东陵临终前告诫夏商要惜福力行,弥补自己的过错。夏商谨遵父命,诚朴无二,躬耕自给,乡人皆爱敬之。

然而,夏商的命运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。他多次尝试做生意,却屡屡失败,甚至赔光了本钱。富人某翁怜惜他,借给他本钱,夏商却因无力偿还而内心不安。他卖掉田宅还债,某翁得知后更加怜惜,不仅赎回了他的产业,还借给他更多本钱。夏商推辞,但在某翁的坚持下,与另一位商人一同去做生意。

尽管他努力经营,却仍遭遇挫折,货物在归途中被飓风摧毁了一半。夏商无奈,只能清点账本交给商人,恭敬退出。某翁再次劝他做生意,他坚决不肯,依然选择躬耕度日。

夏商的遭遇,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残酷。他本是一个善良、勤劳、诚实的人,却屡遭挫折,生活困苦。这似乎在告诉我们,命运有时是无法抗拒的,无论我们如何努力,都可能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。然而,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。

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夏商遇到了一位会巫术的老妪,她用钱币占卜,能预知人的命运。巫婆为夏商占卜后告诉他,他现在所经历的是先人运,而非本身运。直到五十八岁,他才会交本身运,从此不再有坎坷。夏商对此将信将疑,但他仍然安贫自守,不敢妄求。

到了五十三岁那年,夏商开始留意验证巫婆的话。当时正值春耕,他却得了疟疾不能耕田。

病愈后天大旱,禾苗枯死。快到秋天才下雨,他把所有地都种上了谷子。接着又旱,荞麦豆类大半枯死,只有谷子无恙,后来得雨茁壮生长,产量倍增。第二年开春闹饥荒,夏商却未挨饿。他因此相信了巫婆的话,向某翁借本钱,做小生意,小有获利。有人劝他做大买卖,他不肯。

到五十七岁那年,夏商偶然修理院墙,挖地发现一个铁锅,里面满是白花花的银子,共一千三百二十五两。邻人妻子看到后,回家告诉丈夫,丈夫嫉妒,偷偷告官。县官贪财,把夏商抓来索要银子。夏商妻子想隐藏一半,夏商却说:“非所宜得,留之贾祸。”便把银子全部交出。县官仍不放心,又追要装银子的器具,发现正好装满,才释放夏商。

后来县官升任南昌同知,夏商因做生意到南昌,得知县官已死。县官妻子将还乡,卖掉一些粗重东西,夏商见桐油价钱便宜,便买回家。到家后,发现油篓内有白银,秤了秤,正好和挖出的银数相同。夏商从此暴富,更加乐善好施,妻子劝他为子孙留遗产,他说:“此即所以遗子孙也。”邻人因告发他而穷困潦倒,夏商却周济他,邻人感激涕零。

夏商的一生,经历了从贫穷到富有,从困苦到幸福的巨大转变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命运虽然有其既定的轨迹,但并不是完全无法改变的。夏商在面对命运的坎坷时,并没有放弃挣扎,而是坚守善良、勤劳、诚实的品质,最终迎来了命运的转机。
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夏商的故事启示我们,即使命运坎坷,我们也不能放弃挣扎。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,才能改变命运的走向。当然,我们也要认识到,命运并非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,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命运。就像夏商一样,他虽然无法改变父亲留给他的贫穷命运,但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

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。我们不能否认命运的存在,但也不能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。我们要在命运的轨迹中,寻找自己的方向,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奇迹。夏商的故事,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。

夏商的一生,是对命运的不懈抗争,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无论命运如何坎坷,只要我们坚守善良、勤劳、诚实的品质,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。让我们在面对命运的挑战时,勇敢地迎接,用自己的努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
Top